统计局:继续扩内需、优化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频道:综合 日期: 浏览:1

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周五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针对物价的提问时表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环比涨幅扩大,同比由降转涨。但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价格总体低位运行。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改善供求关系,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上个月为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涨幅扩大。

对此,付凌晖表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由降转涨,主要是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改善,服务价格和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带动影响。一是服务价格涨幅扩大。二是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有升。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实施,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带动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月份,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2%,涨幅连续六个月扩大。其中,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和家庭日用杂品价格涨幅在2.4%5%之间,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收窄至2.3%付凌晖说。

除上述两方面因素,付凌晖还提到,我国粮食等食品供应充足,加之国际能源价格下行的输入性影响,今年以来国内食品和能源价格持续下降,对CPI影响较大。10月份,食品和能源价格降幅双双收窄,对CPI下拉影响降低。

展望后续物价走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界面新闻表示,下一阶段CPI有望低位温和回升,表现为食品强、能源弱、核心稳。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市场内在活力逐步增强,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也对界面新闻表示,预计受益于低基数、反内卷和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显效,CPI逐月走高的概率增大,四季度中枢约增长0.7%

一方面,1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增速回升,主要受天气转冷和猪肉拖累减弱支撑。第二,工业品价格受益于‘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以及外部输入性因素影响,或有望温和回升。不过,服务价格在假期支撑消退、居民‘就业-收入’循环不畅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同比增速或小幅回落。他在采访中分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