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舆论风波之后,企业可以“保持沉默”吗

频道:热点 日期: 浏览:1

任何一个品牌、一家企业都有可能因为自家的产品或服务而遭遇舆论风波。引发热议后,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当然是门学问。

一种选择是正面回应。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不久前始终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西贝。不停地解释,但并没有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反而让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

于是,另一种选择看上去更“明智”,那就是默不作声,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身处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热点话题本来就是一个接着一个,所以公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很快,转移起来也很快。只要能撑过一段可能并不算长的时间,网友们也就渐渐淡忘了这件事。

但是,这样做真的好吗?真的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吗?

回过头来看,西贝可能不那么“聪明”,但谁也不能否认,其确实也针对舆论和消费者的呼声积极进行了调整。比如,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比如,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调整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又比如,把有些菜品调整为门店现炒。

这些行动,至少表明西贝把用户和公众的建议听进去了,不管措施是否有效,消费者是否认可,这都表明了商家的一种态度。

反过来说,虽然“保持沉默”可能让企业在一场风波中全身而退,但是,那些针对产品的质疑和困惑,其实并没有得到解答。这也意味着,有问题的产品可能还会流通在市场,一些安全隐患仍然随时有爆发的危险。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赌博”——赌的是不会有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然而,赌注却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正当权益,甚至有可能是最宝贵的生命。所以,任何企业遭遇舆论风波之后,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不应该是怎么撇清关系,怎么置身事外,怎么巧言辩解,怎么度过危机,而是用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直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