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最高法院就白宫全面征收关税的诉讼案召开辩论,特朗普政府方面败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行政程序。
特朗普在上台后通过《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多个贸易伙伴实施差别化关税政策,主要分为两类:芬太尼关税,以应对非法药物危机为由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所有产品加征关税;税针对亚洲、欧盟和巴西等的对等关。
该案需要数月的审理过程,最终结果可能将使得本已严峻的联邦预算赤字状况进一步恶化、推高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
据新华社报道,此前较长期美债遭抛售表明,若特朗普关税政策被否决,财政问题将成为投资者首要担忧:债务水平上升将加剧预算赤字。
凯投宏观亚太区市场主管马修斯(Thomas Mathews)指出,美债收益率曲线长端波动最大,说明对财政状况的担忧不亚于对美联储利率路径的关切。届时关税收入损失将重新引发赤字难题。
此外,虽然关税对通胀的直接推动效果有限,但近期通胀互换利率微降表明,投资者认为取消关税政策仍会带来一定的抑制通胀的效果。

该诉讼还被视为对总统权力边界,及其能否扩大行政权限的重要考验,并可能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尤其是小型进口商的经营。
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截至9月底的数据,联邦政府已经从上述两项关税中已获得了近900亿美元的收入。
目前尚不清楚,如果最高法院支持有关特朗普政府退税的诉求,谁将会直接受益。在本周三的庭审期间,代表中小型企业利益的前代理司法部长卡蒂尔透露,申请退税流程对于他所服务的五家企业来说相对简单,但对其他企业来说却会是一团糟。
专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律所Cassidy Levy-Kent合伙人贝林(Thomas Beline)分析,事实上,其他未参与诉讼的企业可能不会获得退税。他们不得不向下级法院单独提起上诉,从而申请退税。
贝林建议美国进口商盯紧过去几个月的进口记录,以及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确定最终关税支付的时间点,并建议在必要的时候申请延长清关期限。
最高法院曾在1998年审理有关港口维护费的案件,7.3亿美元的已收关税花了两年时间才退还给进口商。
根据美国海关规定,通常关税由进口商在清关时缴纳。在特朗普关税措施反复无常的背景下,多数美国进口商经与海外发货人商定后已预先缴纳了关税。
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退税,感官灵敏的华尔街投行则嗅到了商机。Oppenheimer等投行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积极向手头紧张的进口商“购买”索赔权。在这些交易中,投资者将获得索赔权面值与购买价之间的巨额差价,而投行则可以从中抽取20%至30%的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