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通天下,光影耀福建。从厦门的金鸡奖到福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电影作为最具国际传播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成为讲述中国故事、沟通多元文明的重要载体,生动诠释了福建在电影领域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实践。以光影为媒,以文化为桥,电影,是跨越山海的心灵抵达。今天,人民论坛带您一线探新,感受光影中的 " 福建智慧 "。

" 闽江之畔,光影交织;双城接力,丝路生花 "。2013 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重大倡议,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擘画宏伟蓝图。翌年,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应时而生,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西安、福州交替绽放。今天,当我们站在世界电影诞生 130 周年、中国电影诞生 120 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这一跨越十二载的文化盛事,宛如一颗璀璨星辰,在丝路沿线熠熠生辉,不仅为世界电影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绚丽桥梁,更为福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新时代福建践行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城市进步与文化惠民的生动缩影。
践行嘱托,书写文化强国的 " 福建答卷 "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2014 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纳入全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 一号工程 ",联合陕西创办全国唯一 " 双城轮办 " 模式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打造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性电影节品牌。

顶层擘画、高位推动。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连续担任第二届、第四届组委会名誉主席以及第六届、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二届电影节组委会主任,省政府主要领导曾共同担任在西安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任;建立 " 省委统筹、国家电影局指导、省直部门横向协同、福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举办地)、厦门(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地)横向联动 " 四级指挥体系,确保各项筹办工作顺畅高效运转。
机制护航、政策赋能。先后出台《福建省 " 十四五 " 电影发展规划》《福州市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 20 余份政策文件,设立专项省级丝路电影产业基金,以制度优势彰显 "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 的福建作风。
文化自信、福建表达。电影节开闭幕式及系列活动巧妙融入 " 闽都文化 "" 妈祖文化 "" 船政文化 "" 非遗文化 " 等元素,如闽剧表演、软木画、寿山石展示、福州名小吃体验等,让各国嘉宾在光影艺术中感受福建独特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展现了 " 清新福建 "" 有福之州 " 的现代形象与文化自信。
学术阐释、理论升华。创办《丝路电影研究》集刊,连续举办 " 文明互鉴与电影话语 " 高峰论坛,累计发布《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蓝皮书》等智库成果 180 余万字,把办节实践上升为以电影为媒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论成果。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参展影片从首届 187 部到第十二届 3500 余部,参与国家从 25 个到 135 个,十二年来,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的殷殷嘱托,以 " 滴水穿石 " 的韧劲,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倡议转化为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把共建 " 一带一路 " 从理念转化为全球电影人共同参与的实践平台,以实际行动拓展了中华文化 " 走出去 "、创新性传承丝路精神的福建路径。
丝路扬帆,构筑共建" 一带一路 " 的 " 文化枢纽 "
"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 "。福建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郑和七下西洋从这里扬帆,万邦商贾云集福州港。今天,福建充分发挥 " 侨、台、特、海 " 优势,以电影节为载体,让 " 舶交海中,不知其数 " 的千年盛景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的银幕故事。

国际 " 朋友圈 " 持续扩大。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期间,9 个国家 19 位电影产业代表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及沿线国家电影产业交易平台联盟声明》,成立 " 一带一路电影产业联盟 ",成员从发起时的 9 国 31 家机构发展到 40 国 218 家机构。电影节还专门设立 " 主宾国 " 系列活动,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先后担任 " 主宾国 " 深度参与电影节,累计促成合拍电影 86 部、签约金额超 200 亿元,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正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跨国电影协作平台。
交流平台丰富专业。设立 " 金丝路 " 传媒荣誉单元(后升级为 " 金丝路奖 "),评审机制日趋国际化、专业化。打造了电影论坛、电影市场、创投会、看片会、大师班、青年训练营等系列平台,从艺术鉴赏、学术研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多维度促进深度交流。特别是聚焦青年电影人,累计孵化青年导演 412 名、拍摄短片 1100 余部,其中《即刻待命》《陌路无期》等 23 部电影从福州走向全球院线。
产业合作走深走实。电影节从早期的影片展映、文化交流,逐步迈向深度的产业合作,推动签署了大量中外合拍协议、版权交易、影视基地协作备忘录。柬埔寨电影文化(中国区)版权交易中心落户福州,福建与马来西亚签署合作备忘录,促成《奇遇之城》(中法)、《赤象行动》(中非)等多个合拍项目。2023 年上线 " 丝路电影云交易平台 ",累计实现线上版权交易 3.2 亿元,让 " 一带一路 " 电影市场 "24 小时不打烊 ",被《Variety》杂志誉为 " 数字丝绸之路的东方实验 "。
两岸融合持续深入。发挥福建对台独特优势,在福建举办的历届电影节均设置台湾电影展映单元,2025 年更是专门增设两岸电影交流系列活动,开设 " 台湾影视服务窗口 ",促成两岸合拍项目总额超 5 亿元,为促进两岸影视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 2023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之后的电影领域生动实践。
十二年来,福建始终以电影为桥,将 " 丝路精神 " 与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理念贯穿办节全程,让世界在光影中看见中国,让中国在海丝中拥抱世界,为共建 " 一带一路 " 从 " 大写意 " 到 " 工笔画 " 提供了最具情感温度、最具文化厚度的福建方案。
赋能发展,擘画城市能级跃升的 " 光影画卷 "
" 城因影而兴,影因城而传 "。十二年来,以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为契机,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 " 办节兴城、以节促产 ",实现 " 一部影片带火一座城 " 的乘数效应,推动福州、厦门、泉州等海丝核心区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强势 " 出圈 "。

重塑城市文化地标。依托福州三坊七巷、上下杭、泉州古城等世遗点位,植入 " 有福电影 " 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 " 一巷一影 " 主题街区,创设 " 福船舞台 "" 马鞍墙 3D 秀 " 等爆款 IP,让 " 烟火气 " 与 " 电影范 " 交相辉映,福州也实现了从 " 历史文化名城 " 到 " 全球创意城市 " 的华丽转身。
升级影视基础设施。初步建成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平潭、泰宁六大省级电影拍摄基地,以此为链建成全省 20 个重点外景拍摄基地,形成 " 山、海、岛、城 " 全要素拍摄体系,每年吸引超 100 部影视作品来闽取景拍摄,拉动社会投资超百亿元。
创新 " 影视 +" 消费场景。构建 " 创投—拍摄—后期—发行—交易 " 一站式服务体系。全省电影票房稳步增长,2024 年票房达 13.92 亿元,跻身全国前列,实现 " 小省办大节、福地出福影 "。推出 " 跟着电影去福州 " 主题旅游线路,2024 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福州接待游客同比增长 68%,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真正让电影节成为 " 流量入口 " 和 " 经济引擎 "。
十二载春秋,十二载匠心耕耘。一路走来,福建步履坚实,成果显著。数据显示,福建文化产业增加值较电影节创办初期增长 122%,影视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文化惠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 " 初心使命 "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福建始终牢记 " 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 的嘱托,秉持 " 电影惠民、文化共享 ",把电影节办在群众家门口、办进百姓心坎里。

公益展映普惠于民。福建创新 " 农村公益放映 + 城市街区快闪 + 社区沉浸观影 " 三级联动,让优质电影资源直达基层,市民触手可及。十二年来电影节期间累计开展公益放映 12.3 万场,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街道),观影人次突破 2100 万。福州创新 " 光明影院 " 无障碍观影,为视障人士讲述电影 500 余场。开展 " 有福电影 " 巡展、" 丝路闽陕 " 联展、"4K 经典修复 " 等活动,让老片新生、佳作常映,让市民在 " 家门口 " 享受国际级光影盛宴,让电影真正成为百姓身边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活动体验融入生活。打破传统观影模式,打造电影音乐会、电影文化市集、电影服装道具展、VR/AR 电影体验、影视动漫角色巡游等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惠民活动,让市民不仅是观众,更是参与者、体验者,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艺术教育启迪未来。联合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设立 " 丝路电影学院 ",通过 " 电影进校园 "、大师讲座、青年训练营、短片竞赛等形式,累计培养编剧、导演、技术、制片等全链条人才 4200 余名,举办电影大师班、剧本围读会等惠民活动 500 余场,覆盖人群超 80 万人次,使电影节成为 " 没有围墙的艺术学院 ",让电影艺术在闽山闽水间薪火相传。
全域共享节庆氛围。福州联动全市文旅资源,推出主题旅游线路、文化惠民消费季等,将电影节效应延伸至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让市民和游客全方位感受节庆氛围,让共建 " 一带一路 " 成果直达普通百姓,真正实现 " 让人民成为电影的主角,让电影成为人民的生活 "。
"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从首届的探索起步,到第十二届的成果丰硕,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2025 年,各级各类媒体平台累计发布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报道 14.5 万余篇(条),全网传播量超 5.5 亿,网络直播观看量超 2000 万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 2.2 亿,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 2.7 亿,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文化盛事,为福建文化、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搭建了坚实桥梁。
十二载丝路光影,十二载春秋更迭。福建以 " 国之大者 " 为魂,以 " 丝路精神 " 为骨,以 " 电影艺术 " 为翼,将一部电影史写成一部文明互鉴史、城市跃升史、人民幸福史,在千年丝路的宏大叙事中镌刻下 " 福建印记 ",贡献了 " 福建智慧 "。
十二年,一轮地支循环;十二届,一次文明接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已从一颗文化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其年轮里镌刻着福建服务国家战略的忠诚担当,枝叶间绽放着文明交流互鉴的灿烂花朵。
" 潮起东南,丝路扬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建将继续秉持 "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 的丝路精神,推动 " 光影丝路 " 向 " 数字丝路 "" 产业丝路 "" 惠民丝路 " 全面拓展,让电影这一 " 铁盒子里的大使 " 继续跨越山海,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更加壮丽的福建篇章!
(人民论坛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