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招商、西南证券等公告股权无偿划转方案,多个案例指向国资整合

频道:综合 日期: 浏览:1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10月15日,首创证券(601136.SH)公告披露控股股东首创集团拟将其持有的9742.3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3.56%)无偿划转给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京投公司)。

本次划转完成后,首创集团将直接持有首创证券14.54亿股股份,占首创证券当前总股本的53.20%,仍为首创证券控股股东;京投公司将直接持有首创证券5.71亿股股份,占首创证券当前总股本的20.87%,仍为首创证券第二大股东。

这场发生在市属国企间的股权变动,虽未改变公司控股股东地位,却反映出了国资布局逻辑与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从交易主体与公告表述来看,此次股权无偿划转的核心逻辑在于“深化战略协同与优化资源配置”。作为首创证券控股股东,首创集团在公告中明确,此举旨在“进一步深化与京投公司的战略合作,为首创证券发展赋能,优化股东结构,实现优势互补”。

“这是北京国资体系内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界面新闻分析称,“京投公司作为专注轨道交通投融资的平台型企业,与首创证券的合作可打通‘产业需求-金融服务’的衔接通道,不仅为券商拓展了特色业务空间,也能在资本层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这次股权划转虽涉及比例仅3.56%,但在企业层面,协同效应的释放成为核心看点。京投公司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储备,将为首创证券带来基础设施REITs发行、项目融资、产业基金管理等增量业务机会”,有华北券商从业人员对界面新闻指出。

首创证券的股权划转并非孤例,2025年多家券商股权发生变动,主要通过无偿划转或协议转让方式,且多与国资整合相关,旨在优化布局、提升效率或强化管控。

例如招商证券(600999.SH)9月16日公告,股东楚源投资拟将集盛投资50%股权无偿划转给招商金控。划转完成后,招商金控将全资控股集盛投资,并间接持有招商证券19.59%股份。

西南证券(600369.SH)10月9日披露方案,股东渝富资本将所持29.51%股权全部无偿划转给母公司渝富控股,以优化资源配置、缩减管理层级、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同时强化对券商的战略管控。

9月,华安证券(600909.SH)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安徽国控集团的一致行动人安徽能源集团,将其持有的1.25亿股公司股份无偿划转至全资子公司皖能资本。

长江证券(000783.SZ)8月公告,湖北省国资委旗下长江产业集团通过协议转让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28.22%),此举为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

2月,财政部计划将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的股份无偿划转给中央汇金,导致实控人变更。中信达证券(601059.SH)、东兴证券(601198.SH)已公告实控人将变为中央汇金,长城资产旗下长城国瑞证券实控人也已变更为中央汇金。

来源:券商公告  界面新闻制图

这些案例同属国资整合路径,共同反映了行业分化趋势。田利辉进一步对界面新闻指出,“当前券商行业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券商并购重组大趋势下,并非所有券商都能获此机遇,优质券商获战略加持,弱质券商面临整合压力。”

对行业而言,此次划转进一步凸显“分化加剧”的发展主线。惠誉评级非银分析师张榕容在研报中指出,随着结构性调整推进,中国证券业分层进程将加速,“具有全国性布局的政府背景券商或将利用规模优势寻求海外扩张,局限于省级布局的券商则会借助政府股东关系夯实本地市场。”

从当前券商非银分析师对行业并购重组路径的分析来看,自上而下推动与交易双方同属同一实控人,是促成并购的重要原因。招商证券非银分析师郑积沙对界面新闻指出,“这一特点在头部券商的并购案例中表现尤为明显,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同一实控人旗下拥有两家及以上券商的企业,从中挖掘潜在并购标的。”

国联证券非银分析师刘雨辰持相似观点。他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监管政策引导券商向集约式发展、并鼓励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背景下,券商行业的并购整合进程有望加速。”

从实控人角度梳理,他提及的潜在标的包括两类:汇金系旗下券商,如中金公司;国务院国资委下属的上市券商,如招商证券。刘雨辰强调,“同一实控人旗下、且业务存在互补性的券商,后续发生并购重组的可能性较大。”

张榕容告诉界面新闻,“这也是一种‘双向奔赴’,地方政府在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度的趋势下,正借助券商的中介角色支持本地经济发展。从长期趋势看,国资主导的股权调整正在推动券业逻辑转变。”

国开证券非银分析师黄婧预计,证券行业并购重组将持续活跃,头部券商有望通过较强的资本使用能力实现外延式整合,部分中小券商则更注重区域和业务互补,实现弯道超车。同时,同一实控人旗下并购整合事件及央地国企聚焦主业、转让旗下券商股权也有望产生并购催化效应。

首创证券此次划转仍需经过北京市国资委批准、交易所合规性确认等流程。市场将持续关注股权过户完成后,双方在业务对接、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具体动作。“国资股权的无偿划转只是第一步,后续能否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才是检验此次调整价值的核心标准。”上述华北券商从业人员称。